相关问答
法院委托的医疗事故鉴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
医疗事故鉴定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一)双方的基本情况和要求;(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三)鉴定过程的说明;(四)医疗行为是否...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第一次医疗事故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进行,从接受医疗事故鉴定之日起5天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资料。2、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天内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相关资料。书面陈述和答辩的医学会应当收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资料。书面陈述和答辩之日起45天内组织鉴定发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3、具体鉴定由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鉴定开始后由患者陈述意见和理由,医院陈述,专家鉴定组成员必要时向双方询问。必要时,专家还可以现场查看患者病体,进行医学检查;4、专家鉴定组对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及答辩等进行讨论,经过合议,根据半数以上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要注明。5、鉴定结束后,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结论包括违法违规事实、因果关系、责任程度、事故等级和对患者的医疗护理建议。另外,为保护专家和医患双方的利益,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一般不准许旁听。6、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再次鉴定的程序同首次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鉴定应坚持以下原则:1、依法鉴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鉴定;在程序上,应当遵守鉴定人员的资格、抽取和回避。违反依法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要求重新规定。二是科学鉴定原则。应根据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进行鉴定;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做出鉴定结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3、独立鉴定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进行鉴定;鉴定人本人不得接受双方的财产或者其他利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医疗事故鉴定,不得威胁、诱惑、辱骂或者殴打专家鉴定小组成员。四是合议制原则。鉴定组人员应为单数,鉴定结论应通过半数。但是,鉴定过程应如实记录。五是两鉴终鉴原则。医疗事故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再鉴定是行政处理中的终极鉴定,当事人不得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但是可以依法提起相关诉讼。
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如下: 1、医疗事故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2、卫生行政部安排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3、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以及专业知识进行鉴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2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