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刑法规定的累犯从重处罚,主犯从重处罚,已满14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等,都属于法定情节。2、酌定情节指,法律规定一个幅...
酌定量刑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指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刑罚裁量过程中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是量刑情节的一种。酌定情节虽然不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根据《解释》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作为犯罪处。1、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⒉全部退赃、退赔的;⒊主动投案的⒋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⒌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若人已经被刑事逮捕,家人与朋友们是不能见到他本人的,只用律师才能去看守所会见,你们最好能及时请律师去会见他,与他面谈,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帮助、确定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是否符合犯罪等,争取从轻处理、维护他的合法权益若要办理会见,要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以及委托人与嫌疑人的关系证明(户口本、结婚证等)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1)犯罪动机。就像抢劫犯罪一样,有的追求腐败生活,有的基于家庭生活困难,前者的主观恶性相对大于后者。二、犯罪手段。例如,使用一般强制手段实施的强奸犯罪,与使用惨无人道、极其野蛮的手段完成的强奸犯罪相比,前者的情节明显轻于后者。(3)犯罪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在天灾人祸中发生盗窃、抢劫等犯罪,比平时发生的同一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4)犯罪侵对象。例如,侵犯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和孕妇的犯罪比侵犯其他对象的同一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5)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就像侵犯财产利益一样,犯罪人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害程度是量刑时应考虑的因素。(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如果平时遵纪守法者犯罪,相对于平时一直违法甚至多次受到行政处罚的犯罪,后者应该受到相对较重的处罚。(7)犯罪后的态度。如真诚悔过、积极返还赃物、积极赔偿损失、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害结果等。,与拒不认罪、毁灭罪证、意图逃避罪责相比,应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
量刑情节,简称量刑情节,虽然不是刑法明确规定的情节,但对量刑仍有重要影响。 根据司法实践,常见的酌定情节如下:1、犯罪手段。当具体手段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时,不是量刑情节;因此,这里的犯罪手段是指不属于构成要件的手段。2、犯罪的时空和环境条件。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也可以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因此是影响量刑的因素。3、犯罪对象。在刑法没有规定特定对象为构成要件的情况下,犯罪对象的具体差异反映了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因此是量刑时需要考虑的情节。4、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当危害结果不是犯罪构成要件时,危害结果的严重性对解释行为的社会危害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为量刑时应考虑的重要情节。5、犯罪动机。不同的犯罪动机直接表明行为人的犯罪程度不同,因此是量刑时必须考虑的因素。6、犯罪后的态度。犯罪后的态度反映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因此在量刑时应考虑。7、罪犯的一贯表现。前科是指依法受到刑事处罚的事实。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2人已浏览
234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3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