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诉讼法中法律规定规定开庭到判决的时间是由主审法官决定,但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限。一审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应当二个月内审结,但集团犯罪、...
两个月以内,具体时间要看法院开庭到做出判决的时间。刑事案件从开庭到做出判决的期限法律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只要在审限内审结就是符合程序的,刑事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二审判决后,对结果不服的,诉讼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1、法院开庭后宣判期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规定案子审结的期限,即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1)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二审缓刑一般在法庭上释放。从拘留中心直接到法院的,应当办理释放手续。缓刑是指违反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应当先宣告定罪,暂不执行判处的刑罚。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18岁以下的人、孕妇和75岁以下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悔罪; (三)无再犯罪危险; (四)宣布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地点,联系特定人员。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附加刑的,仍需执行附加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2人已浏览
454人已浏览
384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