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现场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
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如下: 1、和解双方就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般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具体如下:一、现场勘查1、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必须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2、值班民警接到指令后,必须严格在承诺制度的时间内快速赶赴现场,并快速处置现场。3、进行现场勘查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丈量、勘验等系列工作。现场勘查必须做到依法、及时、全面、准确。4、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在现场图上签名。5、为检验需要,必要时可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6、与当事人预约事故处理时间。7、事后展开调查必须依法进行,包括询(讯)问、痕迹提取检验、技术检测、损害评估和其他必要的鉴定。二、责任认定1、在调查阶段,必要时可召集当事人进行举证。2、在查明事故的基本事实和收集充足的证据后,严格接照规定时间依法作出责任认定。3、公布责任时,必须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讲清事故的基本事实和认定责任的理由与依据。4、告知当事人若对认定书不服,3日内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或应当在民事赔偿诉讼当中一并解决。三、处罚1、责任认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应把对责任当事人作出的处罚意见呈送领导审批。2、根据领导作出的处罚决定填写处罚裁决书。3、向责任人宣布处罚裁决。4、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和法律时效。5、办理处罚的相关手续。6、执行处罚。四、赔偿调解1、收集与损害赔偿相关的证明、票据、各种资料。2、在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确定损害结果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询问各方当事人或代理人是否愿意进行赔偿调解。愿意调解的,调解次数最多为两次;不愿意调解的,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3、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并分别送交当事人。4、调解未成功的,应当填写《调解终结书》,送交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死亡的处理程序:一、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立即打“122”电话报警,听候处理。二、公安交警部门接报后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取证,恢复交通。三、经现场勘查,不属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非道路交通事故的结论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属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对交通事故车辆、物品、尸体、当事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及有关道路状态进行检验或者鉴定。五、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知死者家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并通知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预付伤者的抢救医疗费及事故责任保证金,如不预付则暂扣车辆直至事故处理结案。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查明事故原因后,依法对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当事人对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任认定书后15日内,向支队法制科申请重新认定;支队法制科受理后30日内作出重新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为最终认定。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
一、现场勘查 1.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必须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2.值班民警接到指令后,必须严格在承诺制度的时间内快速赶赴现场,并快速处置现场。 3.进行现场勘查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丈量、勘验等系列工作。现场勘查必须做到依法、及时、全面、准确。 4.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 5.为检验需要,必要时可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 6.与当事人预约事故处理时间。 7.事后展开调查必须依法进行,包括询(讯)问、痕迹提取检验、技术检测、损害评估和其他必要的鉴定。 二、责任认定 1.在调查阶段,必要时可召集当事人进行举证。 2.在查明事故的基本事实和收集充足的证据后,严格接照规定时间依法作出责任认定。 3.公布责任时,必须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讲清事故的基本事实和认定责任的理由与依据。 4.告知当事人若对认定书不服,3日内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或应当在民事赔偿诉讼当中一并解决。 三、处罚 1.责任认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应把对责任当事人作出的处罚意见呈送领导审批。 2.根据领导作出的处罚决定填写处罚裁决书。 3.向责任人宣布处罚裁决。 4.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和法律时效。 5.办理处罚的相关手续。 6.执行处罚。 四、赔偿调解 1.收集与损害赔偿相关的证明、票据、各种资料。 2.在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确定损害结果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询问各方当事人或代理人是否愿意进行赔偿调解。愿意调解的,调解次数最多为两次;不愿意调解的,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并分别送交当事人。 4.调解未成功的,应当填写《调解终结书》,送交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7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511人已浏览
2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