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涉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 犯本罪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
1、如果犯罪嫌疑人构成冒名顶替罪,会被判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如果犯罪嫌疑人组织者或者指使他人盗用、冒用第三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招摇撞骗罪认定主要看是否不法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从事招摇撞骗活动,这是本罪和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对于这种犯罪的认定,只看具体行为,存在招摇撞骗行为的话,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案处理,对于诈骗数额没有数额要求。 1、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行为,表面上是盗取姓名,实际上是盗取他人身份的名称,其危害并不局限于姓名,而是整个身份信息。因此,在刑法中,虽然没有替代身份罪(台湾刑法有替代罪,是为替代罪),但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涉嫌伪造国家公文、居民身份证。在民法中,应当认定为侵犯个人身份权(包括不限于姓名权、教育权、银行贷款名称、个人信用等其他身份权)。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取消虚假身份、恢复真实身份、赔偿损失等。冒名者获得各种国家许可证,如公务员资格、教师等,是欺诈,应当撤销。
要看冒名顶替做了什么事,如果所作的事不违法,那么只构成侵犯姓名权;如果所做的事违法,则按行为以真实身份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冒他人之名是为了侵占他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或其他合法权益,则以侵犯被冒名之人的权利承担侵权责任。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6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