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应计征印花税的借款合同的范围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也应按合同贴花。借款...
第十条“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凭证征税”规定,印花税的征税对象采取的是正列举的方式,只对列举出来的凭证征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经济拮据而需要向他人借款。那么借款就需要签订借款合同了,而作为借款的双方当事人,最关心的还是借款合同印花税利率的核算方法。印花税是根据合同的借口金额来计提的,具体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下文来了解。借款合同缴纳印花税签订借款合同后如何缴纳印花税应计征印花税的借款合同的范围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也应按合同贴花。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为借款金额。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05‰对不同的借款形式,主要采取下列计税办法一、凡是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借款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计税,在借据上贴花。如果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借贷协议,在借款时通过借据作凭证,应按每次借据金额计税贴花。二、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这种借款次数频繁,如果每次借款都要贴花,势必加重双方负担。因此,对这类合同只就其规定的最高额在签订时贴花一次,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另贴印花。三、目前,有些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从贷款方取得一定数量的抵押贷款,这种借贷方式属资金信贷业务,这类合同应按借款合同贴花,其后如果借款方因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资产转移给贷款方时,还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书据,按“产权转移书据”的有关规定计税贴花。四、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以融物方式达到融资目的的业务,实际上是分期偿还的固定资金借款。因此,对融资租赁合同,亦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五、在有的信贷业务中,贷款方是由若干银行组成的银团,银团各方均承担一定的贷款数额,借款合同由借款方与银团各方共同书立,各执一份合同正本。对这类合同,借款方与贷款银团各方应分别在所执的合同正本上,按各自的借贷金额计税贴花。六、有些基本建设贷款,先按年度用款计划分年签订借款合同,在最后一年按总概算签订借款总合同。总合同的借款金额包括各个分合同的借款金额。对这类基建借款合同,应按分合同分别贴花,最后签订的总合同,只就借款总额扣除分合同借款金额后的余额计税贴花。作为商场上的生意人,借款是时有发生的事。通常借款的双方当事人都会以借款合同作为约定,合同规定双方所履行的权利与义务。合同一旦生效,就要根据借款合同印花税利率来缴纳印花税。关于借款印花税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参考上文的内容。
贷款合同印花税的计算:根据规定,借款人签订的营运资本周转贷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借款还款。因此,在签订营运资本周转贷款合同时,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最高贷款限额计算税务贴纸。未来,只要在限额内借款,不再签订新合同,就不会有额外的贴纸。
一、购销合同0.3‰ 二、加工承揽合同0.5‰ 三、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0.5‰ 四、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0.3‰ 五、财产租赁合同1‰ 六、货物运输合同0.5‰ 七、仓储、保管合同1‰ 八、借款合同0.05‰ 九、财产保险合同1‰ 十、技术合同0.3‰ 十一、产权转移书据0.5‰ 十二、营业帐簿 1.记载资金的帐簿0.5‰ 2.其他帐簿每件5元 十三、权利、许可证照每件5元 十四、股票交易3‰ 奖励兑现操作方法 (一)、甲方和乙方共同与房产销售商、提供按揭的银行进行协商,确定购买房产的有关具体事宜,乙方作为实际房产购买人,在有关法律文件上签名(乙方不得以自己家庭成员或亲戚作为该房产共有人); (二)、双方确认,购房合同、销售商出具的收款收据、购房发票、贷款合同、放款通知、房地产权证、供楼缴款存折以及相关资料的原件一律由甲方保管,乙方只留复印件。乙方需要使用原件时可向甲方借用。 提供贷款的银行保管房地产权证的,乙方需向银行借用房地产权证时,应事先征得甲方书面同意,否则视为乙方违约。 (三)、甲方根据借款合同的规定于每个月直接将1500元款项存入乙方用于交纳供楼款的存折,不足部分由乙方自行承担。甲乙双方同意,由甲方财务部门直接在乙方工资中扣除不足部分款项,代乙方办理交纳全部供楼款的手续。 三、甲方给予乙方的上述奖励是附带条件的,乙方自愿接受本协议第四条及相关条款所约定的附带条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45人已浏览
1,258人已浏览
324人已浏览
26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