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房子过户纠纷应该先进行协商。 在协商的过程当中,双方的当事人应该相互谅解,以诚相待,承担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对方,进行没有原...
1、因逾期办理过户手续引起的纠纷卖方或买方都有可能想毁约而迟迟不去办理过户手续。买方想毁约时,主要采用不支付房款的方法,所以,一般是卖方不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解决农村房屋买卖纠纷: 1、争议双方进行协商,这是解决纠纷最简洁、最快的方法; 2、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调解处理; 3、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通过法院司法途径。
我国《土地管理法》中解决房屋用地纠纷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协商解决。《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根据这一规定,公民之间的房屋用地纠纷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二是行政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乡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个人和单位之间的争议。该法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停止侵犯或者赔偿损失。三是司法解决。《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表明,公民之间关于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纠纷,只有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和第五十三条的规定,经有关行政机关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房屋用地纠纷也可以通过人民调解解决。在解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之前,任何一方都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的现状。
1、自行协商 继承纠纷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互谅互让,就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协商达成一个各继承人都愿接受的协议,然后按协议分割遗产。协商虽然是在产生纠纷的当事人双方之间进行,但也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 1)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不是法定的解决民事纠纷的必经程序,所以,必须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这种方式。再者,协商后达成的协议也必须是在双方当事人都自愿的基础上达成。 ( 2)合法原则。分清是非是协商解决的前提,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继承方面的法律、政策的规定。经协商达成的协议本身也要合法,否则无效。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在协商解决继承纠纷时,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对此不能按违法对待。 ( 3)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当事人不得为达成协议,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或者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这种协商便失去了公正性和合理性,因此,也不受法律保护。 以协商方式解决遗产纠纷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由协商解决完全基于有关当事人的自愿行为,因此解决后不会伤害彼此之间的亲情,也有利于纠纷的迅速、彻底解决。由于以协商方式解决遗产纠纷,不需经过别人的调解,更无须诉诸法院,节省了当事人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由于协议是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的,因而能够使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在发生继承纠纷后,如有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民法典》继承编为依据,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调解纠纷,促使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谅解,互相让步,达成协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达成以后,各当事人都应当自觉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继承纠纷发生后,经协商不成时,可以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也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3条的规定,继承纠纷不能仲裁。因此,有关当事人之间因继承发生纠纷后,不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5人已浏览
730人已浏览
339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