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法律规定利息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但注意,超出部分只是不会受到法律保护而...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单纯放高利贷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尚不构成刑事犯罪。如果行为人从金融机构贷款再以高利放贷的,涉嫌高利转贷罪,会根据具体案情定罪量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10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违法所得数额累计在80万元以上的,单位违法所得数额累计在400万元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5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150人以上的; (四)造成借款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高利贷属于民间借贷关系,比银行高四倍以上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但不违反刑法,不会被判刑;贷款人在要账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受到相应处罚。只要贷款不超过正常利率,合法的贷款关系就受法律保护。高利贷利息不得超过年利率36%。超过这个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超出部分只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愿意偿还高额利息并不违法。所以,放高利贷不是违法行为。一旦发生纠纷,只是没有法律保障。在高利贷活动中,高利贷再高利贷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贷款转让为目的,从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高利贷转让给他人,违法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贷转让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诈骗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构成集资诈骗罪;高利贷行为容易引发非法拘禁、绑架、伤害、诈骗等刑事犯罪;民间中介机构和个人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高贷款属于民间借贷行为。如发生贷款纠纷,属于民事调整范畴。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