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无效民事行为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地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
1、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 2、法律上的物(财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一是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非法拘禁罪的刑事诉讼标准,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的司法解释外,一般公民的诉讼标准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在实践中,可以参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的诉讼标准。由于刑法对此犯罪的描述过于笼统(其实我国大部分法律都有这个特点),具有弹性(相对于刚性),立法存在不确定性(人的影响因素比例过大),导致司法实践中各地公安立案侦查和法院审理判决差异较大,法律无法统一实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3、非法拘禁他人,实施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4、非法拘禁致人残疾、死亡、精神障碍;
1、提存,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而消灭债务的制度,是使债务关系消灭的一项重要民法制度。 2、我国的提存机关是公证处,公证处依据《提存公证规则》办理提存事宜,没有公证机关的找基层人民法院。
是对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34人已浏览
9,261人已浏览
1,968人已浏览
7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