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分别就犯罪认定的情形和程序上进行了明确规定: 1、《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分别就犯罪认定的情形和程序上进行了明确规定: 1、《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分别就犯罪认定的情形和程序上进行了明确规定: 1、《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制订避理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审理。所以,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不参加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的案件的审判、检察或侦察。
(1)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依法讯问时发现其不构成犯罪,均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3)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者免予起诉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时,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4)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则作出*无罪判决,并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上述无罪释放,与如下情况的释放在法律性质上是不同的: (1)人民法院根据免予刑事处分的判决,对在押被告人予以释放; (2)人民检察院根据免予起诉的决定,对在押被告人予以释放; (3)司法机关根据情况将在押被告人改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并对其予以释放。需要明确的是,对于无罪释放的情况,必须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的犯罪事实来进行认定,一般还需要根据实际的犯罪事实情况来进行处理,如果对相关情况的认定存在异议的,还可以向司法机关来申请重新认定,但最终结果都是基于犯罪事实而定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0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12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