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债权转让要求转让方和受让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双方债权转让的意思表示起初不具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及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亦不...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这一条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债权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而不改变债权关系的行为。债权人可以使用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债权人转让债权时,必须通知债务人。债权人未通知债务人的,转让对债务人没有法律效力。
第一,支付转让。 企业在采购时,以第三方的债权作为货款向销售方支付,销售方收到销售货物的应收账款,但对方的债务人不是购买方,而是与购买方有债权债务关系的第三方。 二、债务重组转让。 各方通过协议或其他方式协商债权转让的行为。与前一种不同,债权债务的交易活动在重组前已经完成,或者债权转让时不同时发生。此外,重组后的交易只是重组的结果,如以非货币性资产偿还债务。 伴随着非货币性交易的转让。 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包含部分应收款项。此时,应计算应收账款占非货币性资产的比例,以确认是非货币性交易还是货币性交易。 第四,形成或转让负债。 转让应收账款时,转让方是否对未来应收账款的实现承担连带责任。例如,以应收账款抵押的融资,表面上是应收账款转让给贷款人的,但是应收账款到期能否收回,在融资过程中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转让方来说,是一种或者有负债。
债务转让的方式: 债务人与第三方达成债务转让协议,经债权人同意; 第三人与债权人达成债务转让协议,经债务人同意; 第三方、债务人和债权人共同达成债务转让协议。 债务转让的效果: 第三人取得债务人的法律地位; 2、随后转移抗辩权。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经债权人同意。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在合理期限内催促债权人同意,债权人未表示的,视为不同意。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0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