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者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者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价格的三倍;增加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对其损失的赔偿,增加的赔偿金额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价格的三倍;增加赔偿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知道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者死亡或者严重健康损害的,受害者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损失两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纵观各国的对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直接作一个简明的解释,下一个抽象的定义; 第二种为列举式,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作抽象的定义,而只列举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由这些具体行为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 第三种为定义列举式,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首先作一个抽象的定义随后再列举若干种比较典型的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
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的规定:(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2)与知名商品混淆。(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误以为是他人的商品。(4)伪造、冒用各种质量标志和产地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列举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4种是限制竞争行为,7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市场混乱、商业贿赂、误导性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和商业诽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8人已浏览
654人已浏览
560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