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照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从犯刑事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我国刑法对从犯采取必减...
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胁从犯的处罚是怎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05修订)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分析说明]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即犯罪人是在他人的暴力强制或者精神威逼之下被迫参加犯罪的。犯罪人虽有一定程度选择余地,但并非自愿。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不是胁从犯。胁从犯的处罚原则: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胁从犯的认定标准是什么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以下几种情景下不宜认定为胁从犯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三、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定情节刑事审判决活动主要围绕定罪和量刑而展开。定罪是适当量刑的前提,而刑事责任的大小则是量刑轻重的惟一根据。刑罚裁量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情节就是这种根据之一。可以从宽处罚的法定情节主要有如下几种:在国外已受过刑罚惩罚的罪犯;聋哑人或盲人犯罪;预备犯;未遂犯;教唆未遂;自首;立功。根据《刑法》中的规定,我国对胁从犯的处罚原则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为对胁从犯的处罚与对主犯、从犯的处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在诉讼过程中认定构成胁从犯其实是很重要的。
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从犯与主犯相比,无论是主观恶性还是客观危害,都要轻一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的处罚原则具有科学根据。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的刑事责任是同主犯应负的刑事责任相比较而言,比主犯应受到的刑罚处罚要轻。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从犯实际受到的处罚一定比主犯轻。因为主犯可能具有从轻或者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情节(例如自首),当从犯没有这样的情节时,当然不应随主犯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就为大家介绍到此,实际进行认定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实际参加的程度、具体罪行的大小、对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通常从犯都是起次要的作用或者辅助作用。
因为胁从犯是被胁迫参与的,主观上不是完全自愿或自觉的。客观来说,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是共同犯罪中社会危害最小的共同犯罪分子。因此,刑法明确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了正确适用威胁从犯的刑罚,首先要科学理解威胁从犯的犯罪情节。一般而言,胁从犯的犯罪情节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胁迫程度。第二,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在查明上述威胁从犯情节的基础上,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威胁从犯的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8人已浏览
105人已浏览
108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