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出现医疗事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 2、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出现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并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经确认属于医疗事故的,及时与患者方就医疗事故赔偿进行协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出现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并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经确认属于医疗事故的,及时与患者方就医疗事故赔偿进行协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出现医疗事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 2、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3、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四十七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7人已浏览
607人已浏览
107人已浏览
5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