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预防医疗纠纷的方法: 1、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医疗安全相关制度,指导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规范诊疗活动; 2、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制度,加强...
医疗事故纠纷的协商调解可以是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特定的第三人参加的,也可以是由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的,当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可由人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医疗事故纠纷处理:1、申请。通知权: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有三种方式: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争议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提出申请: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理的,争议医疗机构所在地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提出申请,填写《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书》,并提交有关资料。2、审查。审查人员审查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审查内容包括:(1)申请处理的医疗事故纠纷是否属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2)发生医疗事故纠纷的医疗主体是否具有法定医疗资格;(3)医疗事故纠纷行政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资格;(4)是否符合法定:申请处理期限;(5)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是否明确;(6)是否具有法定的医疗事故资格;(3)医疗事故纠纷。受理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向区医学会填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转让书》及有关材料,并填写《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申请受理决定书》。
医疗事故纠纷的协商调解可以是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特定的第三人参加的,也可以是由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的,当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可由人民法院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 (一)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特定的第三人参加。 这种协商简单明了,但容易造成矛盾激化,特别在双方法律知识欠缺,协议书漏洞较多的情况下,往往达成协议后双方再起争端。 (二)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达成调解协议。 这种办法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向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在行政机关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协议。从目前情况看,这种办法能及时平息事态,稳定双方的情绪。 (三)当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可由人民法院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 该协议一经送达立即生效,具有强制执行力,并不得上诉。它的好处是法律效力高,规范性强。但医患双方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的时候首先可以医患双方进行协商调解,调解不成的,医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指派专家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关闭医疗物品,组织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形成文字资料。调查研究后,卫生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一般会再次协商调解。如果无法协商,建议患者或家属向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诉鉴定。如果不服三级鉴定结论,可以申请复位或二级鉴定。如仍不服,则申请复议和一级鉴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根据鉴定结论和有关法规及制度作出相应处理。如果对处理结果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双方自行协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都不是必经程序,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4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1,08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