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房屋产权取得满五年的免征,未超过五年的按房价5.5%缴纳。对居民个人转让普通住宅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为房屋买卖成交价的0.15‰。...
手房税费根据多种因素,具体明细如下(除双方另有约定外,营业税及个人所得税由卖方承担):一、契税:1、首次购房90平方以下的房产按照1%缴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购买二手房的费用:税费一般情况下是免征个税,不过前提是要看原房东名下有几套房,如果是唯一住房即可免征,相反就要征收1%的个税,未满5年的商品房不分首套二套都要征收。5、营业税。营业税是成交价的5.55%,征收标准分两种情况:满5年就免征,不满5年要全额征收。6、工本费。工本费是每本80块钱。7、交易手续费。产权证面积小于144平方米的交易手续费为5元/平方米,大于等于144平方米的交易手续费为8元/平方米,房改房是2.5元/平方米。此外,如果是房改房,则需缴纳成交价0.5%的土地收益金,有的是过户当天缴纳,也有要土地使用证时才征收的情况。二、购买二手房的费用:银行按揭所需费用1、银行按揭抵押公证费。抵押公证费是贷款额的1‰,一般情况下,不足200元的按200元征收。2、按揭合同工本费380元/套。3、商品房案值评估费,一般是总房价的3‰~5‰。以上信息(其中可能还涉及一些比较小额的费用),以房产交易中心实际征收额为准。三、购买二手房的费用:中介费一般按照1%—3%来收取。以上就是对“购买二手房的费用有哪些”“买二手房要交哪些费用”所作的解答。为了能正确衡量购房成本,购房者应当事先知道购买二手房的费用都有哪些。有时候,购买二手房的各种费用加起来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希望以上的解答对购房者有所帮助,如果您对二手房购房费用或者二手房交易还有其他任何疑问,都不妨直接与律师联系获取帮助,他们会为您提供关于二手房交易各种有用信息。有些信息房地产开发商会提供,还有可以自己上网查都会有文档的
买卖二手房,根据2015年3月30日财政部最新规定,自2015年3月31日起,由原先的满5年免征营业税调整为满2年免征营业税,同时依据交易双方的不同情况,具体税费明细如下:一、契税:(一般由买方缴纳,双方另有约定除外)1、买方首次购房90平方以下的房产按照1%缴纳;2、买方首次购房90平方以上(含90平)144平方以下的房产按照1.5%缴纳;3、以下情况按照3%缴纳:(1)144(含144平)平方以上;(2)买方不是首次购房;(3)车库;(4)非普通住宅(商业用房)二、营业税:(一般由卖方缴纳,双方另有约定除外)1、房产证满2年,144平方以下的普通住宅房产免征营业税2、房产证不满2年,按照5.55%缴纳营业税;3、房屋面积超过144平方,房产证满2年的按照差额缴纳,计算公式为:(上次购买价格—现在出售价格)*税率5.55%4、商铺差额缴纳,计算公式为:(上次购买价格—现在出售价格)*税率5.55%三、个人所得税:(一般由卖方缴纳,双方另有约定除外)1、房产证满五年,并且是卖方夫妻名下唯一一套房产免征个人所得税2、卖方夫妻名下不是唯一房产或房产证未满5年,按照1%缴纳3、商铺按照差额缴纳,计算公式为:(上次购买价格—现在出售价格)*税率20%四、其他费用相对较少:交易费:6元/平方*房屋平方数工本费:一个证件80元;二个证件90评估费:评估总额的千分之五(银行贷款需要缴纳)抵押工本费:100元(银行贷款需要缴纳)购房证明:20元一份一般需开3份公证收费标准:300元(如不能本人亲自办理,需要办理本业务收费)
需要缴纳的税费: 一、买房人应缴纳税费: 1、契税:房款的1.5%(面积在144平米以上的需要缴纳3%,面积在90平米以下并且是首套房的可以缴纳1%) 2、印花税:房款的0.05% 3、交易费:3元/平方米 4、测绘费:按各区具体规定 5、权属登记费及取证费:按各区具体规定,一般情况是在200元内。 6、中介费:房款的1% 二、卖房人应缴纳税费: 1、印花税:房款的0.05% 2、交易费:3元/平方米 3、中介费:房款的2% 4、营业税:成交价*5.5%(房产证未满5年的) 5、个人所得税:房产交易盈利部分的20%(房产证满5年并且是唯一住房的可以免除) 个人所得税: 1、房产证满5年,并且是唯一住房的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2、面积超过144平米的,需要缴纳房产交易盈利部分的20%或者总房价的2%; 3、面积不超过144平米(包含144)的,需要缴纳房产交易盈利部分的20%或者总房价的1%。 营业税: 1、房产证未满五年的,需要缴纳总房价的5.5%; 2、房产证满5年的,并且面积在144以上的需要缴纳房产交易盈利部分的5.5%; 3、房产证满5年的,并且面积在144以下的不需要缴纳。 注意事项: 应该将上述税费的缴纳主体在合同中约定清楚;对房屋的过户条件、时间、配合义务、违约责任约定清楚;对因合同而产生的争议如何解决也要约定清楚。作为买方最好不要选择仲裁。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人已浏览
322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2,1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