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餐饮业不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为纳税人购进餐饮服务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
1、餐饮业可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用于开具餐费,因为餐费是不可以抵扣的。餐饮业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3%,餐饮业一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就对外从事餐饮经营活动,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餐饮服务许可证,中国餐饮行业的经营许可证。根据2009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食品安全法,中国6月1日起正式启用餐饮服务许可证,取代已沿用了几十年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对于哪些餐饮需要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可以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以下通知: 关于做好《餐饮服务许可证》启用及发放工作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09]257号 2009年05月22日发布 餐饮服务许可工作建言箱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依据《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启用《餐饮服务许可证》。现就许可证的启用及发放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9年6月1日起,对餐饮服务经营者申请新发、变更、延续、补发许可证的,各级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服务经营者在2009年6月1日前已经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有效期届满,按有关规定换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正在抓紧制定《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规定,在该办法出台之前,请各级餐饮服务监管部门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及卫生部关于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条件和程序的规定,实施餐饮服务许可工作。 三、餐饮服务许可按餐饮服务经营者的业态和规模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方式如下: (一)餐馆(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庄等):是指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单位,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 1.特大型餐馆: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3000㎡以上(不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1000座以上(不含1000座)的餐馆。 2.大型餐馆: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0~3000㎡(不含500㎡,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1000座(不含250座,含1000座)的餐馆。 3.中型餐馆: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500㎡(不含150㎡,含5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250座(不含75座,含250座)的餐馆。 4.小型餐馆:是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以下(含15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人以下(含75座)以下的餐馆。 如面积与就餐座位数分属两类的,餐馆类别以其中规模较大者计。 (二)快餐店:是指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单位。 (三)小吃店:是指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单位。 (四)饮品店:是指以供应酒类、咖啡、茶水或者饮料为主的单位。 (五)食堂:是指设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工地等地点(场所),供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单位。 四、《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载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类别、许可证号、发证机关(加盖公章)、发证日期、有效期限及备注等内容。《餐饮服务许可证》式样有关问题的说明和填写指南见附件1、2。 五、各级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要依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和本省(区、市)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依法加强本辖区餐饮服务许可工作,严格按本通知要求的式样、内容印制和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做到餐饮服务许可工作有序开展、依法公正。 六、食品摊贩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1.《餐饮服务许可证》式样有关问题的说明 2.《餐饮服务许可证》填写指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对消费者享有权利的规定,消费者在餐馆就餐应当享有以下几种权利:(1)安全保障权,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2)知悉真情权,即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3)自主选择权,即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4)公平交易权,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5)获得赔偿权,即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维护尊严权,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76人已浏览
239人已浏览
240人已浏览
1,80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