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话,可能不仅仅是赔偿的事情,还可能判处刑事责任,而其中又与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紧密相关。如果真的有刑事责任,那...
根据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承担,如果认定承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涉嫌交通肇事罪,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没有逃逸等行为的、一般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典型的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只要构成轻伤就触犯了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罪) 首先,有自首情节(有效自首),依法应当从轻处理。 其次,积极立功,争取再次从轻。 再次,积极赔偿,以获取对方或家属的原谅。 由于,该案属于刑事案件,需由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进行处理,需要经过刑事拘留、刑事逮捕、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公开审判等各个环节,家属很难在各个环节依法处理得当,从而延误各阶段的法定权利行使,最终造成不利的后果。
1、报案: 在报案时,驾驶员要做的事有:带上保险单、行驶证和驾驶证;开车到保险公司;在保险公司理赔部填写《车辆出险登记表》。 做完这三件事,将得到二联《车辆出险登记表》和一张《出险通知书》。《车辆出险登记表》一联交给保险公司定损人员,另一联供填写《出险通知书》和领赔款时使用;《出险通知书》填好后,连同其他索赔单证一起交回保险公司。 2、交通队结案并开具事故证明 驾驶员约死者家属到交通队结案。结案时有三件事要做: (1)分清双方的责任。小的交通事故可以不过细计较责任,反正损失由保险公司来赔偿。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则一定要据理力争,因为这关系到交通队对您的罚款多少、是否吊扣驾驶证,有时还会涉及到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在交通事故中,只要撞了人,驾车一方一般都有一定责任,所要争的是责任的大小。 (2)审查对方要求赔偿的项目。当今社会人心难测,很多受伤者都会借机提出讹人。您一定要审查对方的赔偿要求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应该赔,保险公司不会赔,交通队也不会要求赔。审查的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它是交通队处理事故的依据,也是保险公司进行赔偿的依据。关于赔偿项目,驾驶员可以查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或问保险公司驾驶员向对方支付的赔款能否得到保险公司的全部赔偿。 (3)赔偿对方损失同时索要有关单证。在肇事双方各自应付的责任和应予赔偿的项目确定以后,就需要向受伤者支付赔款。注意:在向对方支付赔款的同时一定要拿回相关的单证,否则就不要付钱,因为没有这些单证保险公司是不予赔付的。 (4)向交通队索要《事故证明》和《经济赔偿执行凭证》。《事故证明》要求写清双方所负责任和赔偿方式。《经济赔偿执行凭证》要求写清具体赔偿项目和赔偿金额。这两个单证有保险索赔时缺一不可。 3、递交资料 索赔单证,由于赔偿项目不同索赔所需要的单证也不相同。一般伤人事故索赔时需要办齐的单证包括: 《出险通知书》、《诊断证明》、《医药费发票》、《误工证明》、《事故证明》、《赔偿执行凭证》、《赔款通知书》。 4、领赔款 递交完索赔单证后,大约在一星期之后(一般不超过10天)您会接到保险公司的领赔款通知,届时就可以带上身份证明和《车辆出险登记表》领回赔款了。
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非常高。很多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就慌了,不知道怎么处理,有时候会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有必要了解交通事故发生后如何应急处理。特别是在车上死亡的人决不能出事故逃跑。否则,被判事故逃跑罪的可能性很高。在车上死亡的人该怎么办?请读以下内容。交通事故后应急处理措施1、及时停车。停车后,按规定拉手刹车,关掉电源,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必须打开灯和尾灯,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2、立即通报。当事人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场所、事故车辆和伤亡情况、电话(交通事故通报电话:122)或委托过去的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工作人员通报。同时,可以向附近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寻求帮助(医疗急救电话:120)。如果事故现场发生火灾,还应通知消防部门(火灾求救电话:119)同时告知引燃原因.火势大小及被困人员情况。3、保护现场。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包括车辆、人员、牲畜、遗留的痕迹,确保散落物不会随意移动。救助伤员,在其原始位置做标记,不得故意破坏。伪造现场。当事人在交管人员到达前,可用绳索等材料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4、救治伤员或财产。确认伤者受伤后,应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尽最大努力救援,试图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援治疗。除了没有受伤或受轻伤,本人拒绝去医院诊断外,一般可以停止过去的车辆,通知急救部门。医疗机构派救护车去急救。现场物品和受害者的钱应妥善保管,以免被盗。5、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当事人应首先关闭车辆发动机,消除火灾危险。事故现场禁止吸烟。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必须向交通管理部门和消防员报告这种情况,同时采取预防措施。6、协助现场调查取证。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公安交通管理机关陈述事发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积极配合。协助警方做好善后处理工作。7、投保汽车强制保险或商业保险的,应立即通报。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2人已浏览
297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3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