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买卖二手房需要以下手续:1。房地产咨询二手房买卖双方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买受人了解房屋整体现状和产权状况,要求卖受人提供合法证件,包括房屋所有...
卖方在办理房屋过户中起协助作用,协助买受人办理转移登记。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规定,申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二手房转让所需证件主要包括:房屋转让登记申请表、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商品房初始登记证、产权证、土地证、房屋计划、申请人身份证、户籍簿、婚姻证明等。
二手房过户需要办理的手续及证件: 1、签订买卖合同(或其他互换合同、赠与合同等);2、贷款审批。买方需要贷款的,评估公司进行房产评估,买方与银行签订借贷合同,银行批贷;3、买卖双方去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 需要证件主要有: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本、买卖合同。 依据《房屋登记办法》: 第三十三条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地产权证书; (四)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五)其他必要材料。 前款第(四)项材料,可以是买卖合同、互换合同、赠与合同、受遗赠证明、继承证明、分割协议、合并协议、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其他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 第三十四条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房屋的所有权,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除提供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抵押权人同意抵押房屋转让的书面文件、他项权利证书
二手房过户的手续一、登记要件①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书(原件留存);②申请人身份证明(查验原件、复印件留存);③房屋所有权证书(原件留存);④赠与合同(原件留存);⑤契税完税凭证(查验原件)。有抵押登记或者抵押权预告登记记载的,转让房屋应当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宅基地上农民住宅房屋转让的,应当经村民委员会书面同意。二、登记时限登记机构应当自受理房屋转移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核。三、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需要哪些东西?需要房屋产权证、房屋所有人身份证件、房屋买卖合同、交纳契税凭证等。到房屋所在地的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即可。四、如何查询二手房的产权状况?1、查验卖方提供的产权证书、身份证件、资格证件产权证书是指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身份证件是指身份证、工作证和户口簿。资格证件是指交易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如: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是否有效;共有房屋出售,需要提供其他共有人同意的证明书等。2、到房产管理部门查验拟购房产产权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房主是谁,假如为共有财产,则应注意各共有人的产权比例及拥有权形式;2、档案文号,查询者可依此编号向有关方面取阅该份文件副本;3、房屋平面图等。3、查验房屋有无债务负担房屋产权记录只登记了房主拥有产权的真实性以及原始成交事实。而要了解房屋可能存在的债务则须查验有关的证明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抵押贷款的合同,需了解贷款额和偿还额度、利息和租金的金额;2、所购房有无抵押,房屋是否被法院查封等。3、所购房屋是否属于经济适用房,房改房(城市职工以标准价或成本价购买的房屋),如属于上述类型房屋,是否有批准上市的相关证明。综上,购房人要了解房屋产权的真实情况,除向卖房人索要产权文件外,还应到房屋管理部门查询有关房产的产权记录。通过两者比照,才能清楚地知道拟购房屋的产权细节,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税费参考如下:查档20元公证费成交价*0.3%营业税:成交价*5.6%1、普通住宅满5年(含5年)免征。2、普通住宅未满5年,全额征收。3、非普通住宅满5年,差额征收。4、非普通住宅未满5年,全征个人所得税:成交价*1%1、普通住宅满5年(含5年),且为卖方家庭唯一住房,免征。2、非住宅(无年限制)按成交价的1%征收。3、转让受赠住房一律按差额的20%征收。4、直系赠与,看老证,满5年免征。契税:1、成交价*1%,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若买方不是唯一住房的按成交价3%征收。2、成交价*1.5%,90平方米以上,144平方米以下普通住宅,若查实买方不是唯一住房的按成交价3%征收。3、成交价*3%,(144平米以上含144平米)土地收益金:成交价*0.5%,房改房征收。土地增值税:1、成交价*1%,住宅免征。2、非住宅,全征(无年限制)、“增值额”*30%征收。印花税:成交价*0.05%1、住宅类,暂免。2、赠与,非住宅,征收(双方各0.05%)。转让手续费:1、面积*2.5元/平方米,已购公房(房改房、直管公房、安居房、经济适用房、集资建房)。2、面积*6元/平方米,商品房。3、面积*8元/平方米,别墅及非住宅。产权转移登记费:1、80元/本,住宅及配套车库2、550元/本,非住宅及不配套车库。3、10元/本,共有权证。贴花税:5元/件。比如房价40万剩5.6%=22400.00元这样计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9人已浏览
217人已浏览
268人已浏览
6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