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你说的房产贷款应该是住房按揭贷款(HomeMortgageLoa),又称住房抵押贷款。根据现有政策,需要贷款人本人办理,即便是你需要你夫人代...
在场的直系亲属可以作证,但是因为是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公属于直系亲属,是直系亲属中的直系姻亲。直系亲属分为直系血亲和直系姻亲。直系血亲:是指彼此之间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包括己身所从出和从己身所出的两部分血亲。己身所从出的血亲,即是生育己身的各代血亲,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从己身所出的血亲,即是己身生育的后代,如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值得注意的是,直系血亲除自然直系血亲外,还包括法律拟制的直系血亲,如养父母与养子女、养祖父母与养孙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等都是直系血亲。直系姻亲:包括配偶、配偶的直系血亲。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享受丧假,因为员工休丧假的具体操作可参考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之法律规定: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营企业职工休婚丧假作出具体规定。由于该规定中对享受丧假的直系亲属以列举的方式给予了限定,不但象你这样的直系姻亲享受不到,即使祖孙之间的直系血亲也不享受。
1。姥姥的积蓄数额,法院或者律师有没有权通过银行的存取记录查证?如果舅舅已经私自转入自己名下,我妈妈可不可以申请此转帐取消,并重新分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2。我姥姥生前,舅舅擅自翻取姥姥的财物以及后来独占房产的行径,算不算违法?法律上有对此的明文规定吗?是违法的.侵犯了其他继承人的权益.3。姥姥临终前生活不能自理期间一直是我妈妈照顾,舅舅从来不管,并且在不花自己钱的情况下,把姥姥从最好的医院转到医资相对较差的医院,使我姥姥病情恶化,加速她的死亡。请问这种情况,他应该少分遗产或者不分吗?对于这部分事实,如果没有物证,只有证人证词的话(来自医院,保姆,邻居或其他远亲),法院予以重视吗?有证据证明就可以.4。法院判决后,如果执行出现问题,例如舅舅拒绝搬离房产,或者拒绝付出任何款项,有强制执行的办法吗?可以申请强制执行.5。我妈妈人在烟台,姥姥的遗产和舅舅在济南,如果请律师,请济南的方便还是烟台的方便?或者请北京的?最好请济南的律师.
可以用直系亲属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 首先,可以告诉您若按以下方式操作可能可以用。公积金贷款是属于抵押贷款,用途可以购房,也可以用来装修。让您父母去申请公积金贷款,用途不要写购买你的房屋,而是写装修他们自己的房子什么的。当您父母从公积金办公室拿到钱之后,你再到房产商那办理购房手续。 由于公积金是付的现金,所以,你可以在公积金批下来后,选择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来买房。这样也比贷款买房要便宜很多,因为一次性付款是有优惠的。 这样可以少掉好多麻烦,关键是要有一套有你父母产权的房子,评估价格应该是你要贷款额的1.5倍左右,无房产证的很难贷到的。 另外,这个房产证要等你的贷款还完之后才可以还给你,所以如果要贷十年,被抵押的房子就十年不能卖。 还有,根据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规定,夫妻中只有一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其最高贷款额度为15万元;夫妻双方均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可达30万元,但不得超过购房款总金额的70%;另外,最长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借款人最后还款期不得超过65周岁,每1万元贷款期一般为一年。比如,一位53岁的市民申请公积金贷款,若只有本人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其贷款额最多只有12万元。另如,一对年轻夫妻购买总价为40万元的住房,欲申请公积金贷款。尽管双方都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了,但其总贷款额最多只能贷28万元。所以,您爸妈如果已经退休,基本就是不可能了。 此外,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还规定,公积金贷款的参贷人必须是配偶或同户成员,并且必须具备与借款人相同的贷款条件。你如果不与你父母同户,就不能作为公积金贷款的参贷人。 “同户成员”的定义是指在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与贷款申请人属同一户籍,且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直系血亲。虽实际居住但不属同一户籍的,或虽属同一户籍但同一户籍时间在一年以下的,不属于同户成员。如果您要的话,要和父母住一起(特指户口,一年以上,新迁的不行)。 最后提醒一句:公积金贷款的主贷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既是公积金借款合同的借款人,又是抵押合同的抵押人。就是说你父母或是你要同时符合以上条件,如果你不是抵押房产的权利人,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抵押合同的抵押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42人已浏览
580人已浏览
606人已浏览
2,2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