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有: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1)...
名誉,也就是俗称的名声。它是社会上对一个公民的起码评价,直接关系到这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尊严,关系到其他人对该公民的信赖程度,也关系到公民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在侵权对象中,被侵权人是特定人。当然,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如果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也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2)在侵权方面,主要是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声誉。(3)在主观过错方面,侵权人可能是故意的或过失的。(4)客观上,有非法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事实。(5)在后果方面,对被侵权人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名誉权包含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认定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是一般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具备主观过错。 2、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损害,受害人得社会评价降低。 3、侵害人行为的违法性。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诽谤和泄露他人隐私。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侮辱行为;捏造并散布一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诽谤行为;故意泄露他人隐私,给他人造成名誉损害。 4、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两者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往往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一种推定,但不应是主观臆断或毫无根据的推测。
侵权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而犯罪行为则是刑事违法行为,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1、法律依据不同。犯罪行为是实施了触犯刑律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其所适用的是刑法。而侵权行为是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 2、社会危害程度不同。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能成为犯罪行为。侵权行为则不必具有社会危害性,只要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就构成侵权。 3、侵害客体不同。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包括全面的社会关系,而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主要分为是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4人已浏览
240人已浏览
268人已浏览
3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