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1、客体...
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2) 伪造或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判刑的定义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2.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判刑的标准是: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一般具有牟利的目的。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过失行为,如生产者不知原材料有假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销售者不知产品系伪劣产品,因不负责任、疏忽大意而生产或销售的,不能构成本罪。从司法实践看,绝大多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都是为了牟取暴利,但法律对本罪的犯罪目的没有要求,所以,无论行为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全国假冒伪劣商品的界定为:假冒伪劣商品是假冒伪劣的物质产品,不包括精神产品。其特征是:具有不真实性因素和社会危害性。是指生产、经销的商品,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质量、版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颁布的国家标准权、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甚至是无标生产的产品。
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1。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免检标志等质量标志和许可证标志;2、伪造或使用的虚假产地;3、伪造或冒用他人工厂名称和地址;4、伪造他人注册商标;5、掺假、掺假、假冒伪劣;6、失效、变质;7、危及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8、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符;9、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国家质检总局还规定,经销下列产品指出不改正的,视为经销假冒伪劣商品;1、无检验证书或相关单位允许销售证书;2、国内外销售商品未用中文标明商品名称、生产者和产地(重要工业品未标明厂址);3、限期使用但未标明失效时间的;4、实施生产(制造)许可证管理,未标明许可证编号和有效期;5、未标明有关规格、易燃、易爆等部位(重要工业品未标明厂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2人已浏览
3,727人已浏览
316人已浏览
1,0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