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认定如下: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对包庇分子的犯罪应综合全案各种情况,如果被包庇的毒品犯罪分子所进行的毒品犯罪情节轻微,毒品数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最高可以判处10年有期徒刑,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一般会以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3到10年有期徒刑。 2.是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公务人员构成此罪的,从重处罚。 3.与犯罪分子共谋的,会被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犯罪应当综合整个案件的各种情况。如果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毒品犯罪情节轻微,毒品数量少,处罚轻,或者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那么包庇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就小,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罚。实践中要注意正确区分本罪与知情不行为的界限。知情不举是指知道自己是毒品犯罪分子,不向司法机关举报,不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不向犯罪分子提供积极帮助,表现为消极不作为。由于我国法律没有规定知情不举罪,不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二)本罪与包庇罪的界限: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包庇对象不同。前者包庇的对象必须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后者包庇的对象是除上述犯罪以外的犯罪分子。
持有假毒品一般而言不够成犯罪,但是如果持有假毒品然后贩卖的涉嫌构成犯罪 持有假毒品然后贩卖根据1994年出台的两高的司法解释规定,贩卖假的毒品需要区分知情与否。 1:如果明知是假毒品而贩卖的,涉嫌构成诈骗罪。 2:如果不知是假毒品而贩卖的,涉嫌构成贩毒罪。 3:法律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以假毒品进行犯罪的定性,明知是假毒品而冒充毒品贩卖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不知道是假毒品而当作毒品走私、贩卖、运输、窝藏的,应当以走私、贩卖、运输、窝藏毒品犯罪(未遂)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贩卖假毒品案件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对贩卖假毒品的犯罪案件,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处理:明知是假毒品而以毒品进行贩卖的,应当以诈骗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不知是假毒品而以毒品进行贩卖的,应当以贩卖毒品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对其所贩卖的是假毒品的事实,可以作为从轻或者减轻情节,在处理时予以考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19人已浏览
329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2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