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诈骗罪的构成条件: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侵权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
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法院是认定行为是犯罪的机构。 2、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
犯罪行为一定构成刑事案件 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在刑法第133条中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行为人只有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以致发生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交通事故时,其行为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并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有违规行为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即使肇事者有事后逃逸行为,肇事行为亦不构成犯罪,否则就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因此我们认为除了最高法院的解释中第二条第二款第六项规定之外的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只是一种量刑情节,即在行为人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又有逃逸行为的,应该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量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4人已浏览
221人已浏览
554人已浏览
1,31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