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你很可能被骗了,建议尽快的报警,如果你已经报警,请耐心等待公安处理,也可以积极的提供线索协助破案,如果你被骗的金额较小,而骗子又十分狡猾,那...
擅自泄露他人身份信息一般属于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通常情况下对你没什么影响。仅仅是泄露一个身份证号码而已,丢失身份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别人冒用你的主体资格去从事诈骗的活动,你所泄露的仅仅是你的号码和姓名,问题不大,即使有人仿造了你的身份证去诈骗,但是一经查实不是你所为,你还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 至于说被犯罪分子知道了,由于我国没有实行“社会保险号码”制度(美国比较典型,一个人的社会保险号码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的地方),所以别人即使知道了你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也没用,就算是知道了并伪造了身份证,照片呢?家庭住址呢?
骗取国家补贴是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第一条诈骗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0000元、30000元至100000元、50000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第二条公私财产欺诈符合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从严处罚:(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发布虚假信息,对不具体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十六条的规定的规定的规定的规定从严处罚;(一)发送虚假信息、电话、电话、电话、电视、报、报、杂志发布虚假电视、报、杂志、报、杂志、杂志、杂志发布劳动欺诈、医疗资金、救灾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救济资金。欺诈金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金额巨大、金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欺诈集团首要分子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在p2p借贷的过程中,个人信息是很容易泄露的,当事人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 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 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7人已浏览
398人已浏览
799人已浏览
8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