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私人放高利贷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但是如果放贷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则就构成了高利转贷罪,...
放高利贷的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犯罪,我国并无放高利贷罪,一般来说,放高利贷只是民事纠纷,但是放高利贷也有可能构成其他犯罪:1.放高利贷如果情节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个人放高利贷通常不触犯刑法,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民间借贷中私人放高利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同样受到法律保护,而超出则不受法律保护。 如果私人放高利贷过程中使用了暴力、诈骗等手段触犯了刑法,还会受到相关的刑事处罚。
放高利贷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不构成犯罪,仅对其约定的高额利息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不予保护。 不过虽然放高利贷不犯法,但是在放贷的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例如,在讨债过程中使用暴力相威胁、将人打伤、毁坏财物则涉嫌敲诈勒索罪、故意伤害罪、毁坏财物罪等,如果放高利贷的资金来源是向社会上不特定的人员(亲友除外)借的,并且约定一定利息,则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总之,放高利贷本身不违法,但是放高利贷的过程中的一些行为有很大的可能性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如果个人或单位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放高利贷且情节严重的,则符合非法经营罪的要件,理由如下: 1、首先,发放高利贷行为违反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以高利贷形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出借资金行为法律性质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非法发放贷款行为是指: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营利为目的,向不特定的对象出借资金,以此牟取高额非法收入的行为”。 2、其次,发放高利贷行为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放高利贷行为不同于普通民间借贷,以牟取高利为目的,逃避银行监管,违反了国家金融制度,扰乱了国家金融市场秩序。 3、最后,发放高利贷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非法经营罪。这里的“情节严重”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要合理地确定发放数额标准。发放高利贷的数额涉及本金、放贷额、获利额、非法获利额等方面要符合我国《》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二要合理地确定其他情形严重的标准。如是否属于经常性地向不特定的单位或个人出借资金,出借款项的笔数、累计金额大小,持续时间长短、放贷过程中是否具有其他非法行为等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53人已浏览
250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64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