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的职工因公死亡时,应当按照一定标准定期向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支付一定的抚恤金,直至受养人成年或者失去供养条件。这种抚恤金支付给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因此,属于直系亲属的财产不能作为死亡职工的遗产由所有继承人继承。2、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抚恤金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公民,肇事单位应当向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支付一定数额的抚恤金。这些抚恤金支付给受养人,属于受养人的财产,而不是死者的遗产,不能通过遗产继承的方式分割。3、因革命军人致残、牺牲而支付的抚恤金,依照我国兵役法的规定,现役军人参战或者因公共伤害致残的,由部队评定残疾等级,并一次性支付给残疾军人抚恤金。这些抚恤金支付给残疾军人,属于其个人财产,死后可以作为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现役军人牺牲或者病故的,我国兵役法规定的,应当由国家属一次性支付抚恤金;其家属无劳动能力或者无固定收入不能维持生活的,由国家属定期支付军人家属所有,军人死后不能作为其遗产处理。民政部、财政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社会困难补助暂行规定》指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的,遗属补助费按照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数标准计算,总额不得超过死者生前工资,遗属享受定期补助后,遇到特殊困难时,死者生前所在单位也可酌情给予临时补助。
死亡抚恤金是死者所在单位给予近亲属和被抚养人的生活补助费。一般来说,抚恤金是由近亲属平分的,在司法实践中一般由法定继承人平分。如果有未成年人或者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可以多分。
抚恤金如何分配,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死亡抚恤金的具体分配,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但同时还会综合考虑各分配对象与死者的亲密程度、对死者所尽抚养或赡养义务、生活能力、经济状况等客观情况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