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这可能涉及骗取贷款罪或贷款诈骗罪,两种犯罪的立案标准不同。以欺诈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一)以欺诈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金额超过100万元;(二)通过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万元的;(3)虽未达到上述金额标准,但多次以欺诈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4)其他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贷款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恶意贷款可能涉嫌的刑事犯罪是贷款诈骗罪。 恶意贷款立案标准: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究。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贷款诈骗罪属于金融犯罪的一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四条规定,贷款诈骗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应为2万元,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一般为了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2月25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其中规定“恶意欠薪”入罪。 定罪必要性 刑法调整的仅是犯罪行为,所谓犯罪就必定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一般的拖欠劳动者工资行为不触及刑法,而恶意欠薪引发的社会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使它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而当前其他法律制裁有限,有必要采用刑法加以规范调整。 恶意欠薪具有广泛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严重侵害了众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恶意欠薪罪 工资是众多劳动者的生活来源,甚至是劳动者的唯一生活来源,是他们自身及其家人赖以生存的条件。恶意欠薪直接侵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侵犯了他们的财产权,阻断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来源,对劳动者及其家人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危害不亚于盗窃、诈骗等刑法犯罪,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 2、严重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 诚实信用是中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宗旨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当事人对信用的遵守,否则正常的经济往来将无法进行。在市场条件下,只有遵守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劳资双方的关系才能得以维系。劳动者提供劳务,获取薪酬;资方支付薪酬,获取劳务。但是,恶意欠薪行为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财产权利,还严重破坏诚实信用原则,使劳资双方产生信用危机,造成双方的对立,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损害,也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2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1,802人已浏览
3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