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行使撤销权有以下法律后果: 1、合同自始无效; 2、返还财产; 3、折价赔偿; 4、赔偿损失。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
行使撤销权有以下法律后果: 1、合同自始无效; 2、返还财产; 3、折价赔偿; 4、赔偿损失。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使撤销权有以下法律后果: 1、合同自始无效; 2、返还财产; 3、折价赔偿; 4、赔偿损失。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效力。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行政行为自被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 2、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过错而引起的,并且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那么,由此造成相对方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3、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相对方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方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撤销的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过错方各依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赔偿责任)。行政行为的撤销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撤销后的法律后果根据不同情况是有所差别的。通过对行政行为的撤销的含义、条件和法律后果的了解,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综上所述,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及法律后果都在正文中都讲述完成,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考虑到法律后果再来决定是否撤销行政行为,并且一定要经过思考,因为一旦撤销行政行为就一定会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在工作时也不要越权去干不属于自已权力的事情。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行使撤销权的主体为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具有撤销权的民事主体。比如因遭受他人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民事主体,享有撤销权。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2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167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