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有关规定,医疗事故鉴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鉴定原则。在实体上,必须根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鉴定的程序,必须遵守鉴定人员的资格、提取、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遵循的医疗事故处理原则有这些,就公开、公平、公正三者而言,公开是公正的保障、公正是公平的基础。公平首先体现在医患双方在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没有额外的特权。其次,体现在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例如条例赋予了医疗机构予以诸如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特定资料的保管权,同时也规定了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所应承担的医疗事故责任。再者,在适用法律上必须体现公平。不能针对同一个争议事实对医患双方适用不同的法律。公正适用法律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程序上的公正是保证实体公正的前提,在医疗事故处理中,程序公正具有特殊的意义。比如,条例规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的组成以及鉴定专家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等程序规定,目的是保证专家可以不受外部干扰,客观地进行鉴定。通过随机抽取这种程序机制达到公正鉴定进而公正处理的目的。实体上的公正,就是证据适用和法律适用的公正。 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时,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搜集证据,并在证据的基础上适用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条款。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正确处理。公开尽管是形式上的要求,但具有实质上的意义。按照法制原则,内部的规定不能调整外部的法律行为。也就是说,内部规定、文件不能作为司法机关判案和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在处理争议时,要采取公开的方式,即公开程序、证据内容、适用的法律。 条例将处理造成患者死亡或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确定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就是为了减轻当事人申请事故处理的路途之苦,减少因乘车、食宿而增加费用支出。将处理部门定在县市两级,既有利于处理部门调查取证,也方便当事人陈述自己的理由。及时、便民不仅仅只是一个节省时间和方便的问题,还有利于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将争议缓解、解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医疗事故处理原则:双方对鉴定结论无异议的,可以协商处理方案;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于医疗事故的处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为了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处理医疗事故过错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因为医疗事故有其相应的特点,即高度专业化。因此,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借助专业鉴定机构医学会对纠纷进行客观专业的评估。评估后,无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都应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卫生部门发现医疗事故后,要积极履行职责,尽可能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疗机构不仅要在医疗事故发生后积极处理,还要表现出应有的责任和责任,更重要的是要深刻反思每一次医疗事故,避免下次出现相同或相似的错误;同时,在执业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时刻提醒自己手里握着生命,需要谨慎。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3人已浏览
553人已浏览
385人已浏览
11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