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这种情况可能是以借为骗的诈骗。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即便是有借条也可以构成犯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朋友借钱出具借条的,应当不属于诈骗罪。到期拒不还款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网上诈骗2000人可以起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盗窃、欺诈、抢劫、恐吓、故意破坏公私财产的,可以在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处500元以下罚款的情况较重的,可以在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处1000元以下罚款。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多元应追究刑事责任,但主要还是要看各省的具体规定。遇到诈骗,有对方联系方式的,可以到对方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法院起诉。根据《刑法》第151条和第152条的规定,欺诈公私财产金额大的,构成欺诈罪。个人欺诈公私财产3000元以上的,属于金额大的个人欺诈公私财产3万元以上的,属于金额大。
借条有法律效力,你(原告)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被告(债务人)偿还7000元债务,但债务人不构成诈骗罪,理由有:构成诈骗罪的核心问题就是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行为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致使受害人基于错误的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获得财产的行为。结合本案事实,债务人客观上虽然虚构青青的存在作为借钱的理由,但后来债务人毕竟补写了借条,补写借条的行为表明有偿还债务的意思表示,而该借条构成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而表明该债务人主观上缺乏非法占有为目的。由此可见,仅仅客观上行为人有虚构青青的存在而作为借钱的事实存在还不足以认定其构成诈骗罪,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同时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例如虚构各种理由借钱但又以各种理由拒绝写借条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而且恶性循环),而事实上债务人主观上缺乏非法占有为目的,因此,不构成诈骗罪。
透支卡如果恶意透支则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你贷款的12万还不上,目前只能以民间借贷起诉你还款。至于你说的有精神分裂症,只有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9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336人已浏览
1,87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