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缓刑,就是判处刑罚以后,暂不执行。也可以说暂不收监。 但缓刑都有考验期,在考验期内认罪伏法,好好改造,考验期过后,原判刑罚一般就不再执行。...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是初犯、犯罪情况较轻、自首坦白等情况时,法院往往会判处有期徒刑X年并缓期X年执行,也就是缓刑。那么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刑法规定的五大主刑,除了死刑是剩人的生命权外,其他类型都限制了人的人身自由。根据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和程度,从轻到重依次是控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其中,社区矫正实行管制。如果被判处管制,即不必到监狱服刑,不必实行监禁,而是依法对其进行社区矫正,即,只限制某些人身自由。根据我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控制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判决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过程中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和场所,接触特定人员。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是初犯、犯罪情况较轻、自首坦白等情况时,法院往往会判处有期徒刑X年并缓期X年执行,也就是缓刑。那么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后,是否会到监狱坐牢呢? 缓刑无需到监狱坐牢 按照刑法规定,对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其只要遵守缓刑相关规定的,在住所地仍然可以正常工作生活,无需到监狱内服刑坐牢。 因为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到监狱服刑坐牢的话,就不叫作缓期执行了,直接就是执行犯罪分子的刑期。 那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是不是意味着没事了呢? 当然不是,被判处缓刑的,是有考验期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就会被撤销缓刑,重新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刑法》规定,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5)如果法院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不得违反。 如果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届内,遵守相关规定,没有犯罪,也没有被发现漏罪的,在缓刑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了。 因此,要是有亲友涉嫌犯罪的在,可以收集其是初犯、自首坦白、犯罪情节轻、积极赔偿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等等,各种可以是其从宽处罚的证据资料,争取少判刑、判处缓刑,甚至免除刑罚。倘若不知道怎样收集证据资料,或对怎样争取缓刑等有疑问的,可以找个刑事辩护律师详细咨询,由律师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解答。
针对判几年就会进监狱的问题,法官宣判当天开始计算30天以内看守所不会送犯人去监狱,这个30天是上诉时间。如果期间上诉,将择日在次开庭宣判。 如果没有上诉,30天以后,看守所会根据服刑年龄和年限进行分配监狱。比如判刑1年的在看守所已经有半年了,只剩下半年时间服刑,看守所会选择留所服刑。不管判刑多少年,服刑时间还需要超过1年者,如未满18岁将分配至少管所服刑,如已满18岁者将分配至成年人监狱服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27人已浏览
948人已浏览
431人已浏览
3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