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的 3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超过45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20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额的特殊附加扣除)乘以适用税率减速计算扣除额。个人所得税是税务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在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过程中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1)居民个人综合收入为应纳税所得额,每纳税年度收入扣除费用6万元,依法确定的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余额。 (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工资收入,应纳税所得额为月收入减去5000元后的余额;劳动报酬、报酬、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营业收入以每个纳税年度的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财产租赁收入,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扣除800元;4000元以上的,扣除20%的费用,其余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收入减去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和意外收入以每项收入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动报酬收入、报酬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减去20%后的余额为收入金额。报酬收入减少按70%计算。 个人捐赠教育、扶贫、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捐赠金额不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全额税前扣除公益慈善捐赠的,从其规定中扣除。 本条第一款第一款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儿童教育、继续教育、严重疾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养老费用、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应缴所得税额=应缴所得税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允许抵免的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正确计算应纳税的前提。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办法,企业应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和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在纳税调整明细表中集中表现。
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义务人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应将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一)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一费用扣除标准一速算扣除数)÷(1一税率)(二)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公式(一)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详见所附税率表一、二、三)对应的税率;公式(二)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因此,算出你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然后,用税后工资+个人所得税就得到税前工资了。应税所得额=(3286.-25)÷(1-10%)=1814.07应纳个人所得税=1814.07×10%-25=159.61税前工资=3286.46+159.61=3446.07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0人已浏览
974人已浏览
263人已浏览
7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