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常见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形: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1、不具有上述情形,全部退缴赃款赃物,依法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贪污、受贿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符合刑法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免于刑事处罚,是刑法认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行为人的行为还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序,只是被认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不能认为是犯罪;情节轻微是受刑罚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只是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不大,但其行为已超越违法的程序,这种犯罪行为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诈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也是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的犯罪行为。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金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大或者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至于诈骗罪是否可以免除刑事处罚,主要取决于涉案金额的大小是否真的悔过,是否自首立功。至于诈骗罪免除刑事处罚的条件,每个省市的规定可能不一样。比如说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中,请指出诈骗公私财物已经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这个数额较大的标准,也就是5000元,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档次。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行为人认罪悔罪,可以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免除刑事处罚。具体哪些类型,首先有法定从宽的处罚情节,比如自首。二是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三是不参与分赃或分赃较少且不是主犯,四是被害人谅解,五是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免予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但因犯罪情节轻微,而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免于刑事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通俗地说就是有犯罪前科。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免予刑事处罚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犯罪情节轻微,二是不需要判处刑罚。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符合时,才能适用免予刑事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8人已浏览
378人已浏览
1,147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