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丈夫患精神病妻子能离婚,但是不能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离婚,只能提起离婚诉讼。 2、精神病人属于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摆事实] 小华与丈夫是大学同学,在学校时即开始恋爱,毕业后他们迈入了婚姻的殿堂,一年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此后不久,一向体贴的丈夫突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丈夫有精神病,妻子可以提出离婚。 2、如果丈夫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妻子想要离婚只能先去申请更换丈夫的监护人,再去法院起诉离婚,不能办理协议离婚手续。 3、如果丈夫有清醒的时候,那可以在清醒的时候去办理协议离婚手续。
首先,由于女方患有精神类疾病,那么其就属于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所以双方不适合采取协议的方式离婚。婚姻登记机关也不会受理双方的离婚请求。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一)未达成离婚协议的; (二)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三)其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其次,如果双方想离婚,那么当事人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离婚,法院会根据女方的病情和双方感情的的情况判断是否支持双方离婚。根据,最高法《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一方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抚养可以视为双方感情已经破裂,因该判决双方离婚。再次,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如果女方的病情比较重,那么很显然不适合抚养孩子。如果女方可以抚养孩子,那么双方以协商为主,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法院在审理关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时,会本着对孩子有利的原则进行判决,如生活条件,抚养能力等。以下是相关依据: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二、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三、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四、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五、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六,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行准许。
丈夫患精神病妻子能否提出离婚 案例介绍 刘某(男)胡某(女),1996年8月双方登记结婚。登记前,刘某父亲告知胡某,儿子曾患有精神病。胡某当时认为结婚后,在自己的照料下刘某可以痊愈。但遗憾的是,婚后刘某的病一直没有好转,且反复住院,刘已经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得已,胡某起诉离婚,遭到刘父反对。法院判决:准许原告的诉讼请求。离婚诉讼中,是否准予离婚的法定理由是根据我国新《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3条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本案中,原告在婚前已知悉被告是精神病患者,但在婚后,被告多次住院治疗,均未治愈。在长达数年的生活中,被告生活难以自理,并丧失了工作能力,使夫妻间难以建立起真挚的夫妻感情。因此,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若经调解无效,可以依法判决离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7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72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