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听证或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必须进行听证。听证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一)听证会由决策承办单位组...
银行催款通知书会在什么情况下发,催收通知书通常是在电话催收未果的情况下而下发,督促借款人马上还款,是银行盘活不良贷款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雇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八条【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劳动合同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无效;(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规指挥或者强迫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通知用人单位。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完成工作任务,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劳动合同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无效;(六)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听证会的程序: 第十六条听证会一般包括预备辩论和最后陈述四个阶段。 第十七条调查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一)提出申请的执行案件当事人、第三人或者提出异议的案外人陈述其主张以及相关事实、理由; (二)相对方予以承认或者反驳,陈述相关事实、理由; (三)审判长总结争议焦点,并组织各方听证参加人对争议焦点进行举证、质证; (四)审判长或者其他合议庭成员向各方听证参加人发问,核实有关事实; (五)经审判长许可,各方听证参加人可以就其他各方出示的证据发表意见。 第十八条听证参加人对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除听证参加人提供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依其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以外,人民法院认为查明事实尚需其他证据的,可以依职权调查收集。 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指定举证期限,指定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听证参加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但不得超过十五日。 听证参加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材料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第二十条合议庭对证据的审查和认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听证或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必须进行听证。听证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一)听证会由决策承办单位组织;(二)听证会由听证主持人、听证陈述人、听证代表组成;(三)听证会组织部门应当至少提前10日公布听证会举行时间、地点、内容和听证代表的报名条件,接受公众报名;(四)听证代表由听证组织部门根据听证事项的内容和影响范围分不同利益群体按比例确定,现职公务员不得被选为听证代表;(五)决策征求意见稿、决策起草说明及其他相关材料应当至少在听证会举行前5日送达听证代表;(六)听证会应当制作听证笔录和听证报告;决策承办单位应当充分考虑、采纳听证代表的合理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七)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听证会应当设旁听席位,允许群众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34人已浏览
444人已浏览
854人已浏览
7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