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事故如果造成受害人死亡,给受害人家属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家属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下是关于交通事故赔偿精神损失的一些说法: 不论因为什么原因,只要身体上遭受损害的(刑事案件除外),都可以要求精神损失费(即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数额不同。造成伤残的,更应该有精神损失。 伤残赔偿金中不包含精神损失在内。 最高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解释中规定伤残赔偿金就是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是后来最高院又颁布实施了一个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中第一条就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十八条规定了精神损失费,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残疾赔偿金。可见,对二者是分开予以赔偿的。另外,根据法律原则,对同一问题的规定,有相互矛盾的,适用新的规定。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应以后者为准。即,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失不是一回事,可以同时要求赔偿。
1、从受害人的角度考虑以下因素: (1)受害人的请求。即只有受害人正式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才对此予以审理和裁判。受害人或者相关人员未提出此诉讼请求,法院当然不处理。 (2)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应考虑加害人的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害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否给受害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3)受害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名望、年龄、家庭状况等。 2、从加害人的角度考虑以下因素: (1)加害人的过错程度。这里的过错责任仅限于过失,不包括故意。因为故意以道路交通事故致害他人,则构成刑事犯罪,不是民事意义上的侵权行为。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时应根据加害人的过错大小加以考虑,受害人也有过错的,应相应减轻加害人赔偿责任,即过失相抵。 (2)加害人的经济负担能力。经济能力强者可以考虑多赔偿,反之少赔。衡量加害人的经济负担能力应考虑其实际收人与供养人数的多少,包括其父母、子女及其他应当赡养的家庭成员,如果超出其经济能力,使判决得不到实际履行,亦无实际意义。 3、从客观角度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加害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2)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 (3)受诉法院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基于上述原则和考虑,目前,在一般案件中判决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坚持宜低不宜高的原则,防止将当事人的期望值拉得过高。数额原则上控制在5万元之内,最高不超过10万元,有特殊情况需要超过5万元的,应报请审委会研究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3人已浏览
90人已浏览
301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