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与收养方协商解除收养关系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养育子女八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收养关系解除后,养育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之间的相关法...
解除收养关系的程序有两种,一是收养当事人自愿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而使得收养关系解除。 应当注意的,解除收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一)通过当事人的协议而解除。这种情况需满足的条件是: 1、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须得养父母同意,就被收养方而言,养子女已成年时,经养子女同意即可;养子女尚未成年时,须得养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监护人同意,养子女已有识别能力的,还须征得其本人的同意。 2、当事人须对财产生活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别无争议。协议解除收养可按公证或登记程序办理。公证机关办理解除收养的程序,亦可以分为申请、审查、办证三个环节。当事人达成解除收养的决议后,须到户口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解除收养的申请,并说明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公证人员应对当事人要解除收养的原因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查明解除收养是否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是否正当合理,有无其他意图;双方对财产和生活问题的处理是否合法等,经审查后,对符合解除收养条件的,就为其办理公证,准予解除。当事人自接到公证书之日起,收养关系即告终止。如果不符合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不予办证,对有关纠纷,可建议当事人依诉讼程序提出请求。基层政权机关或户籍部门办理解除收养的登记,也要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按照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决定是否准予登记。 (二)通过诉讼程序解除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而另一方不同意的;或双方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在财产和生活困难方面有争议的,一般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亦可经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法院审理收养案件,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调解无效时,依法判决。人民法院处理解除收养的纠纷,应当坚持保护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利益,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妥善解决: 1、养父母和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查明情况,听取被收养人的意见,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处理。 2、养父母不尽抚养义务,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应予解除。 3、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的恶化,再继续共同生活对双方均为不利,一方坚决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可准予解除。 4、养父母发现养子女有生理缺陷或者其他病症,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不予解除。但生父母在送养时有意隐瞒的,可准予解除。
1、协议解除的条件。协议解除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双方当事人有终止收养的合意,即养父母、养子女双方都同意解除收养关系。 2、法定解除的条件。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另一方不同意,这是法定解除的前提条件。如果双方都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属于协议解除。
如何解除事实收养关系:1。解除收养关系的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进行。由于收养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关系到收养人、送养人,尤其是被收养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收养协议和解除收养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协议的内容应包括:收养人、送养人、10岁以上未成年人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致意思表示;或者收养人与成年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致意思表示。这意味着应该是真诚的、自愿的、不受外力影响的。2、收养关系的解除应当办理登记或者公证手续。登记建立收养关系后,收养关系终止时,当事人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关系终止登记手续;收养关系经公证处公证建立的,应当到公证处办理收养关系终止公证。也就是说,采用哪种方式建立收养关系,解除收养关系时采用哪种方式。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当事人都必须亲自处理,而不是委托他人。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8人已浏览
244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