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开车的人都知道,车辆一定要交车辆交强险,这是我国的硬性规定。的确,车辆交强险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在我们遇到险情时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让我...
仲裁实行的终局裁决也就是劳动仲裁法第47条的两种情况。其他的如果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强险制度于2006年7月1日起实行。 1、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通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投保,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缴纳的保险费的2倍罚款。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依照规定补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2、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保险标志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保险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当事人提供保险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这是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告知当事人其违法事实、给以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俏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这是对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以及其他案情复杂、对事实认定有分歧,当事人要求听证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实行特别的听证程序。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经当事人申辩或者听证,不得决定处罚。因此,行政处罚法专门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所以要这样做, 一是,可以使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注意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防止和减少错误。 二是,事先告诉当事人,由当事人申辩和听证,有利于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三是,符合重在教育的原则,使当事人知道自己哪些行为违反了法律,有地提高法制观念。
交强险的强制实施肯定是有它的必要性,可以使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赔偿得到保障,促进道路交通安全。交强险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时和基本的保障,购买是必要的。所以说所有的车主都必须进行投保。 交强险在赔偿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个财产损失,车主们需要明确这个财产损失的定义是什么,财产损失是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直接造成事故现场受害人现有财产的实际损毁。如果是是被保险车辆内自己东西的丢失或者说财产的损失,是不在交强险内赔偿范围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3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809人已浏览
41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