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 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
故意伤害罪与正当防卫的界定的就是依据事实与法律。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律上正当防卫的概念是: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侵权行为人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因此,财产的侵害也可以成为正当防卫的理由。 构成故意伤害中的正当防卫的要件: 1不乏侵害的存在。2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3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的防卫。4防卫不得超过必要限度 所以甲为超过必要限度的正当防卫。 由于正当防卫是法律上需要鼓励的行为,而且在不法侵害时,也不能要求防卫人对后果有充分考虑,应放宽条件,所以符合要件的前3点即可。1997年的《刑法》已经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1、故意伤害罪是指在故意的主观心态下希望他人的身体受到伤害继而实施的伤害行为。 2、正当防卫是指对于眼前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了以防集体、国家、自己、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的侵害,而实施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为正当防卫。 3、但正当防卫有条件的: a、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b、正当防卫人具有防卫意识,是保护无辜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不是对对方的挑衅或激将; c、只能针对不法侵害本人; d、没有超过必要限度;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总结:故意伤害是故意而为,防卫过当指的是身体遭受侵害时的正当防卫超出了一定的限度。
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在法律上属于两种不同的行为在于主观目的性是否存在。其中故意伤害行为属于当事人主观上想要伤害他人的身体,而正当防卫是被动行为,在他人有伤害自己的意向或者已经伤害,当事人被动进行防护手段,从而减少外来受到的伤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0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465人已浏览
2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