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宪法的基本特征是: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确认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宪法是国家的“政治法”;各种...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这个国家的性质即由谁来统治这个国家,同时还要规定这个国家进行统治的方式,这两者在宪法学上分别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1、基本人权原则: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专章规定和列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对公民的宪法保护。2004年,我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它为我国宪法观念从工具主义向宪政主义转变提供了契机。宪法的基本原则2、制约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之间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上述原则有一定的体现。3、法治原则: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再次重申了法治原则这一重要原则。十五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了: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特别强调”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修改宪法,在《宪法》第5条中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在宪法上正式确立了法治原则。我国的宪法的基本原则一般是包括有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人权原则,因为人民群众是最根本的,所以在人权的基本原则上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法制原则,这是一项新确立的原则,因为在我国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所以法制原则必不可少。还有最重要的制约原则,也就是在强调关于机关之间的民主集中制度的确立以及实施。以上就是关于我国的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解说,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宪法有以下特征: 1、规范的根本性。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规范的最高性。从效力上看,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制定的严格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宪法的制定一般是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4、规范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宪法规定的内容广泛;二是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主体广泛。
中国宪法的基本特征有: 1,普遍性与特殊性 2,政治性与法律性 3,民主性与科学性 4,稳定性与变动性 5,民族性与世界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87人已浏览
868人已浏览
3,191人已浏览
3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