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关于诈骗数额标准的确定,见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具体构成方式包括: 1、编造虚假项目或其他借款理由; 2、向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的合同是伪造的或经过修改的; 3、在向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交的抵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骗罪(根据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贷款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只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究。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构成: 1、本罪主体是个人,单位不能构成本罪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2、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至于行为人非法占有贷款的动机是为了挥霍享受,还是为了转移隐匿,都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具体构成方式包括: 1、编造虚假项目或其他借款理由; 2、向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的合同是伪造的或经过修改的; 3、在向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交的抵押文件是虚假的; 4、其他欺骗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1人已浏览
1,453人已浏览
831人已浏览
24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