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罪的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是指实施其他故意犯罪,而其行为又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具体说来,即在本法条文标有“致人重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第1款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受到刑罚的制裁,其中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刑罚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若该罪行另有规定,则依照规定。 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罚起刑为十年,并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 就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果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则一般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不会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则一般在12年左右。如果在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使用上刑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333条的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则刑罚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手段极其残忍致人重伤残的,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行为者主观上故意伤害他人,受害者死亡是过失。伤害人死亡后,立即自首是法定轻量刑的情况,但量刑必须由法官根据事件的情况来决定。其中司法实践过程中,过激行为致人死亡的,一般不予判处死刑。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死亡的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犯罪嫌疑人积极向受害者和家属提出民事赔偿,在量刑中充分考虑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遍应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直接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实刑期限。在故意伤害死亡的事件中,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的情况下,一般对嫌疑犯有利,无期徒刑以上,积极赔偿的情况下,一般在12年左右的中院提起公诉的情况下,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使用刑期。
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均出于过失,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 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故意”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殴打不等于伤害,一般生活上的“故意”不等于刑法上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只具有一般殴打的意图,并无伤害的故意,出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引起死亡结果,就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具有过失,就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所以,要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就必须弄清“伤害”与“故意”在刑法上的意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人已浏览
25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1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