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关于二手房违约的话,如果确定对方违约的话,根据二手房违约金深圳地方性的规定来看,你可以向对方索要10%~20%的房屋全款。我的建议 首先你一...
二手房卖家违约要如何计算赔偿金这个问题起诉,要求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以下几种(1)支付违约金: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二手房违约赔偿责任,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一、二手房违约赔偿责任对于确不能继续履行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因违约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预期可得利益损失。二手房买卖上家违约怎么赔偿其中房屋涨跌损失的确定,可参照以下方式: (一)双方协商确定的,按照约定进行; (二)双方不能协商确定的: 1、原则上可比照最相类似房屋的市场成交价(首先是同幢相同楼层及房型;其次是相邻幢同楼层及房型;再次是相同区域内房屋)与买卖合同成交价之差确定房屋涨跌损失; 2、无最相类似房屋比照的,可通过专业机构评估确定房屋涨跌损失。认定损失的时间点应从保护守约方的利益出发,以守约方的请求为基础,结合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违约方的违约行为确定之日以及审理中房屋的涨跌情况等,合理确定。守约方损失的认定还应综合考虑守约方的履约情况、违约方能预见的因房屋价值涨跌而产生的损失以及双方是否已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等因素。二、二手房买方应注意什么 1、要看二手房所有权是否真实、完整和可靠,审查该房的“两证”相关文件,没有两证的房屋,不得买卖。 2、要看房屋是否为共有财产,如为共有,要取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根据规定,二手房属于两个以上(含两个)主体共有的,应当审查(提交)共有权人同意转让的书面同意。 3、二手房交易前,买方应当查看房屋有无其他债权债务纠纷。有没有国家和南昌市行政机关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查封。 4、应当审查二手房有无抵押等情况。若有抵押应当取得出卖人已经通知抵权人的书面证据,或者取得抵权人等他项权利人书面同意转让的证明。 5、要看所购二手房是否属于允许出售的房屋,因为公有住房“房改”售房时,有些单位还保留有优先收购权。因为按照房改的有关规定,城市职工以标准价或成本价购买的房屋,在购房后5年之内不得上市交易;5年之后,如果出售房屋,原产权单位也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如果购买的是这样的房屋,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6、要看所购二手房的建筑面积是否准确无误,因为有时会出现所售房屋实际面积与产权证上注明的面积不符的现象,合同中约定出售房屋的面积应以产权证注明的为准。 7、应考察房屋的质量、地段、环境、价位和房屋结构、格局、采光条件,以及物业管理等相关问题。
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违约金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惩罚违约人和补偿无过错一方当事人所受损失的效果。 违约金分为法定违约金与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明文规定了适用情形、比例或金额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自行约定适用情形、比例或金额的违约金。如果合同中只对违约金作了原则性规定而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有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金额的,则可按法律中关于承担违约金责任的一般原则执行。如果合同中没有规定违约金的条款,法律也未规定违约金比例或数额的,只要由于违约造成了对方的损失,违约方就应向对方支付赔偿金。该赔偿金的数额应按照对方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面对卖方违约动向,买方如何理智应对,作为卖方,因为房价上涨大,出于人的趋利本性,可能会觉得自己卖亏了,在交易过程中,一般会通过中介提出卖亏了,要加点价进行交易,否则不愿继续交易。那么买方面对深圳二手房卖家违约这种反价现象,该如何应对,把握防控合理时机。在此提醒各位买方牢记以下事项: 1、卖方违约不可怕,不要慌,不要气,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切不可卖方说要毁约,买方就放弃了合同约定的履行事项,这是大忌。 2、卖方违约的动向通常都是口头传达,在法庭上很难作为违约证据,所以买方一旦发现卖方违约动向,一定要及时收集卖方不愿卖或要求加价的书面、言词录音证据。 3、作为买卖双方都希望和气生财,都不愿真的打官司,所以买方在卖方要违约时,还有一二次协商和谈解决交易的机会。协商和谈解决的机会事关重大,龙哥建议还是有必要懂行的人协助参与更好。 4、协谈解决不了,那只有向法院诉讼解决争议。买方主张继续履行合同的诉讼,一定要快速查封涉案交易房产,为今后过户抢得先机。同样索赔违约金的,也一定要快速查封涉案交易房产,为赔偿赢得谈判筹码。 总结,契约应当遵守,是一条古老法律原则,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都有约束力,违约是要承担法律责任。守约方有权选择要求卖方赔偿损失,也有权选择要求合同继续履行强制过户,违约方承担的法律后果决定权在于守约方如何选择。最后奉劝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应当遵守合同的履行,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利毁约而最终得不偿失。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3人已浏览
578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1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