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证明丈夫的个人债务没用于家庭共同生活,请看以下几条1、夫妻一方举债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明确约定该债务为一方个人债务的,比如在借条中明确约定为个...
1、夫妻一方举债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明确约定该债务为一方个人债务的,比如在借条中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的。 2、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原则上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配偶要承担偿还责任; 2、如果一方有证据,证据足以证明夫妻双方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和该债务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该债务可以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 这个债务与房产分割无必然联系,房产分割仍然按照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办法进行。
家庭生活费用的范围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离婚诉讼律师 在夫妻共同财产制下,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夫妻一方不得妨碍另一方平等的享有对共同财产的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权。夫妻对共同财产要共同负担一些义务,主要包括: 1?家庭生活费用由共同财产支付,共同财产不足负担时,夫妻各自以个人财产或以提供家务等方式负担。家庭生活费用的范围主要包括: (1)维持婚姻共同生活的费用; (2)抚育子女的费用; (3)家庭成员所需要的医疗费用; (4)夫妻一方或双方及其子女所需要的教育费、职业培训费;(5)其他属于维持家庭正常生活所需要的费用。家庭生活费用应由夫妻共同承担是基本原则。有共同财产的,首先应由共同财产负担,共 同财产不足时,各自以个人财产或以提供家务等方式共同负担。 2?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双方承担连带责任。对共同债务的偿还,首先用共同财产清偿,在夫妻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则各自以其个人的财产负连 带责任。 3?因管理共同财产所花费的费用应当以共同财产支付。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修正)[20010428] 第四十一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31225] 第二十六条 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终止 夫妻共同财产制因婚姻关系的消灭或双方协议而终止。 1?因离婚而终止。离婚导致婚姻关系消灭,同时也导致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终止。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成为个人各自所有的财产。 2?因夫妻一方死亡而终止。因一方死亡而终止夫妻财产制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依照继承法第26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财产除了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 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生存配偶不但分得共同财产的一半,而且对死者的遗产依法享有继承权。如果双方同时死亡,夫妻共同财产制终止,各自分得一半 作为其遗产,彼此不发生继承。这里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法律宣告死亡两种情况。 3?夫妻双方协议终止共同财产制而改行约定财产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可以约定改行分别财产制或其他形式的夫妻财产制。原共同财产制即因约定而终止,并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0410] 第二十六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修正)[20010428] 第三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一般来说婚前产生的债务视作个人债务,婚后产生债务视作共同债务,婚后借款没有用于个人花费或者经营活动,没有用于共同生活的,法律上其性质认定尚有争议,需要律师根据您的证据材料综合判断,您可以带上证据材料来我们律所,我们的资深律师会给您提供具体的行动建议。 一般来说婚前产生的债务视作个人债务,婚后产生债务视作共同债务,但婚前借债用于共同生活的也会视作共同债务,婚后借款没有用于共同生活的,法律上其性质认定尚有争议,需要律师根据您的证据材料综合判断,您可以带上证据材料来我们律所,我们的资深律师会给您提供具体的行动建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4人已浏览
991人已浏览
358人已浏览
7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