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犯罪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没有故意的犯罪通常是属于过失犯罪。行为人没有主观目的想要去对别人进行伤害,或者是有犯罪的目的,但最终也造成了一定的过失,导致触犯到了刑事法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通常为过失犯罪。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故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 1)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直接故意中,只要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知的,无论是明知其必然发生还是明知其可能发生,并对这种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可构成直接故意。 ( 2)间接故意。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具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为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了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如甲为放火烧乙的房屋而放任了将睡在房中的乙烧死;二是为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如甲为打一野兔而置可能误中正在附近采摘果实的乙于不顾,并开枪击中乙致死;三是突发性犯罪中不计后果放任一种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甲因违法犯罪被乙当场抓获,为挣脱逃跑致乙死亡。以上三种情况中,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都是持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直接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对这种结果的发生持希望态度的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大,应从重处罚。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这种由犯罪故意而承担的刑事责任,就是故意责任。 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形。 如某甲想杀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某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故意杀人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1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523人已浏览
5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