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假释期间在以下情况下会收监: 1、犯新罪的; 2、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3、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
假释期间,以下情况将被监: 1、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犯新罪; 2、发现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没有判决其他罪行; 三、犯罪分子违反法律、行政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撤销案件了,取消取保候审;2.判决了(不管判的实刑还是缓刑都会取消取保候审);3.改变强制措施了,改为逮捕或监视居住;4.取保候审一年的期限到了;5.取保候审到期发现没有嫌疑的财保的就退回保证金,人保的就取消取保候审:6.取保候审到期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财保的没收保证金并变更强制措施为逮捕或监视居住:人保的对保证人进行罚款,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假释出来,不再犯罪、不违反规定的,不会收监。
假释期间涉嫌新罪直接收监执行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不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假释罪犯所犯新罪是否成立并应承担刑事责任,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确定。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行为构成犯罪的,撤销假释,与前罪数罪并罚,确定应当执行的刑罚后,收监执行。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如果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如果没有任何违法行为,应当立即解除强制措施,仍然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假释。对于假释分子所涉嫌的新罪,与先前所进行监禁改造的“旧罪”必须分开进行衡量。若直接建议法院收监,那么就可能造成对无任何违法行为的假释人员收监执行,使其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状态沦为被剥夺人身自由的状态,直接侵犯了其基本权利。对涉嫌的新罪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履行批捕、起诉、审判等环节,才能给刑事诉讼当事人程序上的公正,从而保障其基本的权利。因此,假释期间涉嫌新罪直接收监执行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不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4人已浏览
165人已浏览
417人已浏览
3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