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民事案件: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法院审理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为终审判决。二审判决经宣判或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法院生效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采取的是二审终审制。二审是最终的审判。如果是对一审不服的,可以上诉,但是对二审不服的,是不能上诉的。 二审是一个独立的审判程序,不是重审程序。 但是如果是一审或者二审的判决生效以后,法院发现原先的审判有误,法院可以主动发起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不服的,也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进行申诉,由他们按照相应的程序发起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如果再审是一审程序,你可以上诉。如果再审本身拒绝接受二审判决,并提出再审,则在再审后无权上诉。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认为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错误的,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数量大或者当事人为公民的,也可以向原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得停止执行判决、裁定。
1、民事案件: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 2、刑事案件: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提出申诉,但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3、行政案件: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提出申诉,但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7人已浏览
261人已浏览
241人已浏览
1,4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