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区别?

2021-10-29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称为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如下:(一)认为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不作为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申请发放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发放或者不予答复的;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6、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发放抚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了其他人身权和财产权。(二)法律法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其他案件,但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并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的特点1。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是有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确认的权利主体与人或物的关系,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义务的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必然会引起争议和纠纷。当一方将其诉诸司法解决时,就成为民事诉讼。2、民事诉讼的诉讼主体不仅包括当事人,还包括法院和检察院所谓的诉讼主体,是指那些导致民事诉讼程序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主体。当事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都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主体。三、民事诉讼分阶段。按顺序进行的民事诉讼是一个连续的活动过程。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这一活动分为六个阶段:起诉和受理、庭前准备、庭审、裁判、上诉和执行。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只有完成上一阶段的任务,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民事案件都要经历这六个过程。民事诉讼: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以及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诉讼制度。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