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超过一年的,是不可以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但是,如果是由于不可抗力、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属于用人单位的原因等不...
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提供材料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伤者职工要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必须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后与用人单位协商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协商无法解决的,伤者职工应当收集证据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于工伤鉴定领取委托书样式为:委托书个人委托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现委托(单位)经办人全权办理本人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有关事项。委托人(受伤职工):年月日委托人联系地址:委托人联系电话:单位委托用人单位意见:同意作为本单位经办人办理(职工名字)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有关事项。用人单位:(盖章)年月日。
一、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厂里不给证明的,职工可以自行收集所需的申请材料,或者向社保局、劳动局举报投诉。 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有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劳动合同书;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16人已浏览
95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